以记者之名 赴时代之约

2024-10-06 05:30:35    

平凡的坚守

金鼎公司 李浩阳

  11月8日,恰逢立冬,秋色依然,BW信用盘出租我们迎来了第24个中国记者节。在这个属于全体新闻人的节日里,没有被额外赋予的闲适假期,没有被刻意调慢的工作节奏,唯有心中的热忱和匆匆步履,一如往昔……

  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岗位后才明白新闻工作者风光背后的辛酸。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,“铁肩”二字对我们身边的老记者而言,更有着贴切的深意,试问我们的老记者,有几个肩膀上没有老茧?成年累月地扛几十斤重的设备,肩膀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铁肩”。作为记者,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,时间紧、任务重,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。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是辛苦的,但因为有了对电视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,所以又是快乐的。

  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,没有比人更高的山。”此刻,用这句话来描述记者这个职业,最恰当不过。我想每一个想成为新闻记者的人,一定都有一颗善良的心,以爱发声,以文字传情,带给我们诗与远方……

  我们满怀热忱、用心记录,用文字讲述奋斗者的BW信用盘出租故事,用镜头定格每一个闪光时刻。我们栉风沐雨、深入一线;我们饱含深情,记录当下;我们朴实无华,见证历史;我们孜孜不倦,默默耕耘;我们继续前行,不畏风雨。记录发展变迁,传播先进优秀文化,弘扬时代精神,传递党的声音。党的二十大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,要切实承担起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,俯下身、沉下心,做一名接地气的记者,立足岗位工作,融入工作实际,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,服务大局,凝心聚力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。

  而我,也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而努力着!

热爱可抵岁月漫长

太原煤气化公司 李杨

  时隔一年多,今年单位安排体检时,我又来到了煤气化医院。再次见面,这个为煤气化干部职工服务了37年的老医院,已经在企业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改革之后,重整翻新,摇身一变,成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前进路院区。

  崭新的模样,和移交接管协议签订当天,我在新闻稿中的畅想一样,“……那个记忆里前进路尽头的老旧院区,换上一袭红装,迈入全新的人生旅程……”

  总是在这样的时刻,我会感叹新闻的奇妙。它不像小说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创造,不似散文能够渲染铺排直抒胸臆,直话本真的样子,不讨喜,还很“笨拙”。可是,当新闻发生,它总能在时间的刻度上留下印记,在历史的书页中占据篇幅,多年后,仍然有让人回甘的余韵。

  笔尖书写时代荣光,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9年间,我时常因为点灯熬油而疲惫,因为奔波采访而慌乱,当然也总能因为见证了重大的时刻、倾听过动人的故事,而欣喜雀跃、庆幸感慨。

  我记得第一次去到煤矿一线,见证龙泉投产的历史一刻,龙泉人那么年轻,龙泉川畔响起的采掘轰鸣声那么动听。

  我记得接管监狱煤矿,企业派出几个专班尽锐出征,枕戈达旦的日子里,大家不喊苦不喊累,剑指目标,誓要打下这场硬仗。

  我还记得疫情期间那场不曾谋面的采访历程,微信语音把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模样传回来,也带回煤气化医院援鄂护士黄志娟那一颗“扛起企业战疫责任”的决心。

  记得企业改革重组中的迂回曲折;记得我们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的浴火重生;记得一批批劳模先进坚守岗位,发光发热……

那些时刻,我无比庆幸,庆幸自己可以因为“记者”的身份,化身一篇文字、一张照片、一段影像,做每一名干部职工的眼睛或耳朵,在这样绵长的岁月里,唤起人们对企业最厚重的热爱。

  又到记者节,在这个依旧马不停蹄奔忙的节日里,愿每一个平凡而闪光的新闻工作者,心存希冀,目有繁星,山河远阔,奔向热爱。

记载发展与进步 书写辉煌与梦想

忻州公司芦子沟煤业 王利霞

  时光流逝,我搭乘着青春的顺风车一路前行,见证时代变迁,也见证着我从事新闻写作工作的这几年。

  我的父亲是位文学爱好者,也许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,从小的耳濡目染,从小的写写画画,使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这份兴趣伴随着我读书、生活与工作。长大成家后,这份对文字的热爱也成为我教育孩子的助力。女儿小时候,眼睛黑溜溜的,我们喊她“小黑豆”。同年,一篇名为《小黑豆》的文章刊登在了《山西晚报》的艺苑栏目。这一次稿件的采纳,更加激起了我写作的兴趣。每次看着投稿刊登时,都忍不住欢心雀跃,每次兴奋之后,就会期待起下一期投稿,就这样,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对写作的爱好与信心,写作慢慢成为了我生活、工作的一部分,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。这一年,我23岁。

  女儿在学习路上耳濡目染,文笔随了我,跳脱而不失稳重,简约而不失本色,每每写的作文成为了班里的范文,一脸骄傲的表情挂在脸上,随之而来的自信也让女儿的学习一路领先。一晃,女儿也已经上了大学,选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,成为一名记者也成了女儿奋斗的目标。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上,也经常看到女儿撰写的新闻、心得感悟等,这一刻,我和女儿同频共振。这一年,我38岁。

  2023年9月6日,随着公司的转岗分流,在人生的再一次转折中,我有了新的身份,新的工作环境。面对新环境,面对新同事,我的内心是忐忑和忧虑的,既有陌生,又有憧憬。到了新单位,一瞬间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:一片片的绿,一丛丛的红,一簇簇的果实,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,良好的工作氛围,优秀的企业文化,赋予了我强烈的归属感。我仍旧从事和以前相关的工作,继续和我的良师益友——新闻宣传工作并肩作战。这样的安排使我找到了共鸣,找到了奋斗的目标,也与生命的力量有了重逢。这一年,我40岁。

  又是一年的11月8日,又是一年的记者节。每年的这一天总有一些感悟,40岁之前,我从事文字工作,40岁之后,我继续从事文字工作,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,独自欢乐。虽说自己与“记者”这份职业相差甚远,但也算是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,在工作中时常撰写一些工作材料,偶尔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些令自己引以为豪的“豆腐块”,也算过足了“记者”瘾。

  又一个记者节来临,我要用文字为记者喝彩。我也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结合公司企业文化,紧跟公司发展的脚步,将自己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感,用文字和镜头,记载公司的发展与进步,书写公司的辉煌与梦想,用我笔下的文字为集团公司助力加油。


“追新”之路 烙印成长

潞新公司 朱晓东

  “心向高山,不畏荆棘;身处平原,甘为泅洪”,刚从事记者工作,上班第一天起,就产生了一个疑问,是什么助力我走上“追新”之路呢?

  踏上“追新”之路,幸运遇到了亦师亦友的领导,给我们年轻人机会和信任,对我们真诚的教诲,难忘我和同事们在每日采访、实践培训中,留下辛勤忙碌、认真负责、并肩团结的身影。技术改革的催动,安全生产的坚守,风土人情的体验,矿区街景的变迁,每一次出行即是一次能力的历练,印证着“追新”之路是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一次展现,也是城市日益发展的见证。

  “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”,蒲松龄写过的这副对联正是对记者精神的真实写照。秉持着这种精神,我在“追新”之路几经磨炼,攻坚克难,砥砺上游,默默地通过镜头和文字,与新闻同频共振,与宣传并驾齐驱,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,擂动战鼓为安全生产加油鼓劲,持续奋战为矿区经济改革蓄力助航。

  时光流转中,如今的我走上记者岗位已有数年,不知不觉间,是什么驱动我踏上“追新”之路的答案便浮出水面,我想,之所以踏上“追新”之路,缘于对“一事一报”的兴趣,更得益于梦想,挑战,责任,信念和不忘初心。

  作别昨日的迷茫和青涩,感怀今日的艰辛和坚持,迎接明日的曙光和使命。作为一名记者,面对今后的“追新”之路,我将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,甘于寂寞,乐于奉献,扬帆竞发,只争朝夕,以更加昂扬的斗志、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,坚定“追新”之路之志,在新闻采写的历程中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,在针砭时弊的波涛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,在履行职责中反映人民心声,用汗水和智慧阳光筑梦,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!

用笔尖勾勒奉献

阳光发电公司 傅玉珠

  当岁月从身边悄悄划过的时候,总有一份情感在默默陪伴我;当回首蹉跎往事的时候,总有一份记忆弥足珍贵。

  我喜欢写作,经常给各类媒体投稿,1985年,《阳泉日报》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,到2023年的今天,不知不觉已经整整38年了。

  与报纸同进退,和新闻论长短。25年前,我们创办编辑了第一期《阳光报》。凭着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满腔热忱,靠着坚守与坚持,我孜孜不倦地进行新闻写作,期间,共发表各类文章3000多篇。篇篇文章,都闪耀着辛勤的汗水。凭着自己对企业的深深热爱,靠着执着和担当,主编报纸近500期。字字珠玉,凝聚着对企业的忠诚。

  为了提升业务水平,我面对面求教了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、《人民日报》高级记者蒋铎;聆听了《工人日报》摄影部主任、高级记者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于文国的新闻授课。有了名师传授,再加上自己的思考、领悟,业务水平逐年提升,并于2000年12月30日取得了新闻职称,成为阳光发电公司名副其实的“记者”。《阳光报》也在同年通过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批准,成为合法出版物。

  《阳光报》记录了阳光发电公司的历史,见证了阳光发电公司的发展,也承载了我的初心与梦想。岁月无声,年轮永恒。我用笔尖勾勒奉献,用镜头铭记忠诚,用华章赞美阳光,创下了当前阳光发电公司写稿时间最长、发表稿件最多的纪录。

  黄叶翻飞,层林尽染,又是一个记者节。迎着阳光出发,踏上为之心动的幸福之旅,为沿途的美丽绽放添彩润色。